
端午節將至,面對市面上玲琅滿目的粽子,高血壓、糖尿病、腎臟病等慢性病患該怎麼選擇,才能吃得盡興又健康呢?
- 一顆肉粽約等於 1~1.5 碗白飯量,每餐最多吃一顆。
- 可在吃粽前先吃蔬菜、喝清湯,以增加飽足感。
- 吃鹼粽時可改沾代糖來取代砂糖、蜂蜜。
高血脂患者
- 建議少吃含蛋黃、五花三層肉或內餡用豬油炒過的粽子。
- 可盡量選擇含油量較低的台灣南部粽。
高尿酸痛風患者
- 避免攝取過量肉類與油脂。
- 蝦米、香菇、魷魚、干貝、鮑魚、五花肉等皆屬高嘌呤(或高普林)食材,不宜吃太多以免痛風發作。
慢性腎臟病患
- 為了延緩腎功能惡化的速度,宜採低蛋白飲食,少吃高蛋白內餡。
- 豬肉、干貝、魷魚、蛋黃、豆腐皮、豆乾、百頁豆腐等皆屬高蛋白。
- 五穀米的蛋白質含量高於一般糯米,不適合腎病患者吃。
透析患者
- 小心含磷量高的食物,如花生、蛋黃、栗子、蓮子、綠豆、薏仁、芝麻等。(這樣吃,最營養!血磷達標好健康!)
- 五穀米粽的含磷量高於糯米粽,不適合腎友吃。
- 吃粽子時也要記得搭配服用鈣片等磷結合劑喔!(血磷若要控制好,磷結合劑不可少!)
最後的小叮嚀
看到這裡,許多有慢性病的讀者或許會大嘆:「整顆粽子幾乎都不能吃了,大概只剩下粽葉可吃了吧!」
其實,並非完全連一口都不能吃,只是要提醒大家在大舕美食之餘,記得「適量」就好,不要吃過頭,影響疾病的控制,那就得不償失了。
此外,也可多吃蔬菜增加飽足感。但腎臟病患在吃蔬菜前,要記得先經沸水煮過後才吃,而且不能喝菜湯,以免攝入過多鉀離子喔!(聰明挑選,安心食用,血鉀達標不煩惱!)
飯後可酌量吃水果以幫助消化,到戶外散步快走多運動,才不會囤積太多熱量於體內。
祝福大家端午佳節健康愉快!